
一次搞懂那些股市術語,讓你不再困惑!
剛進入股市的投資新手,面對繁多且複雜的股票術語,是否常常感到無從下手、頭昏腦脹呢?為了幫助你更快掌握投資知識,美國金融日記團隊特別整理了這份「股票術語懶人包」,內含超過150個常見的股票名詞,幫助你輕鬆了解股市專有術語與投資概念,並補充一些未曾解釋的背景資訊,讓你更快上手投資。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你的學習路上提供實質的幫助!
這篇文章分為四大類,從基礎到進階,內容包括「基礎股票術語:了解股市的基本概念」、「股票專有名詞:交易過程中常見的術語」、「日常股市語言:股民之間常用的溝通語彙」以及「股市術語入門:認識股票的運作原理」。從最基礎的名詞開始,一步步介紹你在交易中會遇到的術語、網路討論中常見的表達方式,甚至到股市運行的各種現象。讓我們一起通過這些術語深入了解股市和投資的世界吧!
股市入門:基礎股票術語全解析

股票市場有許多專業術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名詞可能顯得相當複雜且讓人困惑。為了幫助投資新手更輕鬆理解並掌握這些術語,我們整理了一系列常見的股票名詞解釋,涵蓋從基本概念到進階分析的各種術語。
例如,「面額」是指股票上所顯示的金額,這是股票發行時的基本票面價錢。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股票的面額從民國68年起統一為10元。而「市價」則是股票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這會隨著市場狀況和公司業績的變化而波動。
「淨值」代表的是一家公司每股的帳面價值,是根據公司資本額、盈餘等計算出的數字。而「毛利率」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用來計算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差異。除此之外,「漲跌停板」則是股價波動過大時所設的價格限制,防止過度波動影響市場穩定。
在交易過程中,「成交量」指的是某支股票在某一天的交易量,而「成交價」則是買賣雙方達成交易時的實際價格。「最高價」與「最低價」則是當天交易中的價格波動範圍。投資人常會利用這些數據來做為分析股市走勢的依據。
進一步了解股票市場,還需要掌握一些進階概念,如「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這些是投資者預測股票走勢和決定買賣策略的重要工具。「技術分析」通常依賴圖表來分析過去的市場數據,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而「基本面分析」則關注公司財報、經濟狀況等因素,幫助投資人判斷一家公司股票的真正價值。
此外,了解不同類型的投資策略對於投資人而言也是必須的。例如「價值投資」強調選擇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進行投資,而「成長型投資」則關注那些有潛力快速增長的公司。
隨著對這些基本與進階名詞的理解,你將能夠更加自信地參與股市交易,並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來實現理財目標。希望這份「股票術語懶人包」能幫助你快速入門,輕鬆掌握股市投資的基本概念與技巧!
股市術語大全:交易過程中必備的專業名詞

股票投資技巧與術語解析
在股票投資中,有許多專業術語和策略需要了解,這些術語能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市場走勢和進行有效交易。下面將介紹一些常見的股市術語和相關概念,幫助你更熟悉這些股票投資技巧。
1. 長期持股(存股)
存股是指投資者購入股票後,選擇長時間持有,通常數年不賣出。此策略的重點是依賴股息來獲取穩定的收入,而非依賴股票的短期價格波動。
2. 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策略指的是將資金分散投入多種資產,這些資產之間的回報波動性相對較低。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某一資產價格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3. 融資與融券
融資是指投資者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向證券公司借款來購買更多股票。反之,融券是指當投資者預計股價下跌時,向證券公司借股並在市場上賣出,期望未來股價下跌後再以更低的價格買回。
4. 解套
當投資者買入某隻股票後,由於股價下跌而被套牢,解套是指等待股價回升至原來的買入價格,從而擺脫虧損的狀態。
5. 多頭與空頭市場
- 多頭市場:指股市中投資者普遍看好未來,預計股價會上漲,因此進行購買,這樣的市場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股價波動較為正向。
- 空頭市場:指投資者預期股價會下跌,因此選擇賣出股票或做空,這種市場通常伴隨股價連續下跌。
6. 利多與利空
- 利多:指能推動股價上漲的消息,例如企業業績向好、經濟環境改善等有利於市場的因素。
- 利空:則是能使股價下跌的消息,如企業盈利下降、經濟衰退等。
7. 本益比
本益比(PE Ratio)是用來評估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指標。它是公司市價與每股盈餘的比率,通常用來衡量投資者對未來獲利的預期。
8. K線圖
K線圖,又叫陰陽線,是顯示股票市場行情波動的一種方式。K線圖的每一根線條代表一天的股市變動,通過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來顯示價格的走勢。
9. 套利
套利指的是在不同市場或不同價格之間買賣同一資產,利用價格差異來賺取無風險的利潤。例如,股票在兩個市場上的價格不同時,可以在一個市場上低價買入,在另一個市場高價賣出。
10. 價值股與成長股
- 價值股是那些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通常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和較低的市盈率。
- 成長股則是那些擁有快速增長潛力的公司股票,儘管價格較高,但它們的未來增長潛力被投資者所看好。
11. 股價淨值比(PBR)
股價淨值比是用來衡量股票市場價值是否符合公司真實價值的指標。它是公司市價與其淨資產價值的比率,若此比率過高,可能意味著股票被高估;若比率較低,則可能代表股票被低估。
12. 動能投資策略
動能投資策略指的是根據股票的價格趨勢進行投資,通常投資者會選擇那些已經上漲的股票進行追高,或者選擇那些已經下跌的股票進行做空。這種策略的核心是基於市場的動能,持續跟隨價格走勢。
13. 超額報酬
超額報酬是指投資者在同等風險下,獲得的超出預期的收益。這通常是由於優異的投資策略或者投資組合所帶來的額外回報。
14. 信用違約交換(CDS)
信用違約交換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它可以幫助投資者將信用風險轉移給其他投資者。它通常被用來對沖或轉移債務違約的風險。
15. 風險溢酬
風險溢酬指的是投資者為了承擔較高風險所要求的額外回報。通常風險較高的投資標的會帶來更高的風險溢酬。
股市常見術語:投資者必備交流詞彙

套牢:股票交易中的風險分析
在股市中,套牢是指投資者面臨的交易風險。舉例來說,當投資者預期股價會上漲,但實際上股價卻持續下跌,這種情況通常稱為多頭套牢。相反的,若投資者預期股價下跌,將借入股票賣空,但股價卻不斷上漲,這就稱為空頭套牢。
Better Off:情境改善的概念
「Better off」意味著當某些情況發生後,狀況變得更好,即處於更加有利的境地。
毛三到四:低毛利率的警示
「毛三到四」通常用來形容毛利率極低的情況,反映出企業的盈利能力處於較差的狀態。
反托拉斯法:維護市場競爭的法律
反托拉斯法,也稱為競爭法或獨佔禁止法,是旨在限制企業反競爭行為,從而促進市場健康競爭的一項法律。
反脆弱:從隨機性中獲益
納西姆·塔雷伯在其著作《反脆弱》中提出,所謂反脆弱是指系統或事物在面對隨機性或不確定性時,不僅不會受損,反而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強。要達到反脆弱狀態,必須能夠在這些不確定性中做出有利的選擇。
懶價格:金融報表的影響力
「懶價格」是由哈佛商學院的Cohen等人於2020年提出的概念,研究發現公司財報的變動會影響其市值。具體來說,當財報中的常規項目發生變化時,會給市場提供有價值的預測信息,並有可能因此獲得超額收益。
雞蛋水餃股:價格異常低的股票
「雞蛋水餃股」是指那些股價極低的股票。通常,股價降至這樣的水平,意味著該公司處於長期虧損狀態,基本面和行業結構存在嚴重問題,因此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貝式定理:基於先驗信息的概率推算
貝式定理用於計算某事件在已知條件下發生的機率。例如,假設某癌症的風險與年齡有關,貝式定理可以幫助通過已知的年齡數據來推算患癌的可能性。
先驗與後驗:知識與經驗的演變
在貝式統計中,先驗(prior)指的是事先知道的信息或假設,後驗(posterior)則是基於實際經驗或觀察後更新的知識。
凱利法則:投資和賭博的最佳下注策略
凱利法則是一種應用於投資和賭博的公式,幫助投資者決定最佳的資金分配比例,根據勝率和賺賠比來最大化長期回報。
納許談判解:理想的協商結果
納許談判解是博弈論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雙方各自根據對方的決策作出最佳反應後達成的最優協議。這樣的協議能夠最大化雙方的共同利益。
選擇性偏誤:估計事件概率的偏誤
選擇性偏誤指的是人們常常根據對某些事件的代表性看法來預測事件發生的概率,這種偏見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判斷。
真實效果:因果關係的實際結果
真實效果是指某一因果關係在現實中的真實影響。例如,某個投資課程是否真的提高了投資者的回報率。
雙盲實驗:排除偏誤的科學方法
雙盲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旨在消除研究者和受試者的偏見,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Campbell-Shiller 分解:股價回報模型
Campbell-Shiller分解是一種定義股價回報的模型,能夠幫助投資者理解股市的長期回報特徵。
雜訊交易者:隨機行為的市場參與者
雜訊交易者指的是那些缺乏內部信息、僅依賴不準確消息進行交易的投資者。他們往往因為短視而隨波逐流,是市場中的弱勢群體。
柏拉圖最適:資源配置的理想狀態
柏拉圖最適指的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最有效狀態,無法通過資源重分配來提升某些人的福利而不損害他人的福利。
企業的本質:為何組織商業實體
羅納德·寇斯的《企業的本質》解釋了為何人們選擇組建公司或合夥,而非僅通過市場上的雙邊契約進行交易,為經濟學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信用乘數:貨幣供應擴張的指標
信用乘數,或稱為貨幣乘數,描述了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在多次存款與貸款過程中如何擴大貨幣供應。
金融與美好社會:金融的社會價值
羅伯·席勒提出的「金融與美好社會」觀點,強調金融對社會的正面貢獻,如何促進繁榮、平等和經濟安全,並將金融視為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不完美市場:市場運作的現實
不完美市場指的是不完全符合理想市場條件的市場,這些條件包括產品同質性、競爭者數量、信息的完全對稱等。
效率市場假說:市場信息反映價格
效率市場假說認為,若一個市場中所有可用信息都已反映在價格中,則該市場為有效市場。此理論指出,股市價格隨時根據公開信息變動,因此投資者無法輕易通過技術分析獲得超額收益。
有效率地無效率的市場:現實中的金融市場
拉斯·柏德森提出的「有效率地無效率的市場」觀點認為,市場雖然不完全高效,但專業投資者仍能在其中找到盈利機會,這使得市場在競爭中保持一定的有效性。
額外閱讀:https://aaawin.org/wp-admin/post.php?post=1619&action=edit
額外閱讀:https://www.3a88.online/wp-admin/post.php?post=459&action=edit
